近代中国志士仁人为争取国家独立,谋求国家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链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废除买卖婚姻、买卖奴婢,禁止娼妓;后宫妃嫔也设立职务。”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4分)
材料二 下图是纪念中华民国明信片 材料三 红色根据地形势图
(2)从材料二中,你能提取哪些有效信息?(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落后国家):1917年——俄国、1949年——中国……。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失败,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
——以上材料均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
(1)材料一所指“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其共同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是自古希腊以来哪一思想的发展?
(2)材料一所述20世纪“重大革命”与“马克思之前的革命”有何不同?你是否同意“20世纪90年代……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的观点?陈述理由。
(3)据材料二,“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这个“形象”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概述民国成立后的前十年之间,为“扭转这一形象”所做的主要努力。
(4)综合上述,指出“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的突出表现,并阐释该发展的原因。
变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满族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旧秩序结构极为牢固,自我维护极为巧妙,能够经受住一个世纪的民众叛乱和外国入侵。然而,正是它本身的力量否定了它。它对工业主义与民族主义近代运动的适应,对科学和民主的适应是如此缓慢,以致最终必然让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指出“中国旧秩序结构”的表现。晚清政府是怎样对近代化“适应缓慢,最终让位”的?
材料二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思想变革”的名称。如何理解“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了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材料三事实上,这个变革的时代并没有清晰、完整、现成的设计。……当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的工作时,也有一些极为有利的条件:他接过了由毛泽东统一起来的能够有效运转的全国性的政党和政府……邓小平还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个人品质,使他得以引领中国的转型。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工作”时的国内有利条件。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和思想变化。
材料一乾嘉盛时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因顺、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使学者间绝口不谈朝政时事。……清代考证学,颇亦承袭明人。社会书本流传既易,博雅考证之学,自必应运而兴。……故江、浙考证汉学,……则变为纯学术之探讨,钻入故纸堆中,与现实绝不相干。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到乾嘉时代(清代中期)江、浙学者出现的两种背离的学术文化思想,并分析各自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
(2)概述“双百方针”的主要内容, 并从政治与学术文化角度评价其意义。
材料三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出现作为新的社会粘合剂,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社会结构,文化、政治、经济已然呈现出一种与过去大不一样的面貌。
(3)互联网的出现是时代潮流,还是洪水猛兽,众说纷纭。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择一论证。
发明、创造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对应写出图1、图2所示生产装置或生产工具的名称。它们分别开始出现于中国历史上的什么朝代?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应用于生产的意义。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初,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只有棉纺厂两家,但后来由于有了瓦特蒸汽机这种动力装置,棉纺厂发展很快,1830年达到99家。1776年,“钢铁大王”约翰·威尔金森在自己的工厂中首次使用瓦特蒸汽机给炼铁炉鼓风。1788-1806年平均每个鼓风炉产量从800吨增加到1130吨。1825年,乔治·史蒂芬孙设计的“旅行”号蒸汽机车在英国第一条商用铁路上运行成功。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简述“瓦特蒸汽机”的应用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材料三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重大成就(部分)
1980年 |
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
1984年 |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
1990年 |
中国开始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
2003年 |
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科书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哪些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取得这些成就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