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引起大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1915年1月和1916年初,威尔逊曾两度派遣他的顾问豪斯前往欧洲调查。但是,豪斯在与英国和德国两方面接触以后,得出了“在付出了这么多生命财产的代价后,没有人肯轻易地接受无结果的和平”的印象。
材料三:到1917年4月美国正式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豪斯的“印象”是否正确?为什么?
(3)材料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材料二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政策?列宁的思路有什么特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新京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案》,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案》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案》。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 1941年3月,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中国列入《租借法案》借贷国。美国总统罗斯福答应中国的援助请求。明确宣布美国将无条件地全面援助英国、中国等国家……1941年4月1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秘密发布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官和陆海军航空部队退役人员参加美国支援队。中国以优厚的价格购买了100架美国飞机……随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中国财政部长宋子文。两天后,正式通知国民政府,他已批准将首批价值250万美元的军用器材为援华租借物资……1941年6月9日,第一批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等地勤医务人员组成的美国支援队乘飞机前往中国。
——《美国<租借法案>与中国》
(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并结合所学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租借法案实施于中国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据材料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开始派传教士在广州附近、澳门传教,后利玛窦等来华,先后在肇庆、韶州、南京、南昌、北京等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方式是知识传教,他把带到中国、或在中国自制的奇器有西洋镜、自鸣钟、地球仪、干罗经、世界地图及精美的油画圣母像等公开展出,吸引乡绅、官僚士大夫,所宣传的西学涉及天文、历算、地理、数学等方面,这都与中国社会特别是君主专制需要有关。明末清初,西学传播范围,主要限于士大夫中间,如徐光启、李之藻、扬廷筠、王征、王锡阐、杨文鼎等,他们与传教士合译了许多西方著作。1775年,耶稣会被解散,西学传播第一阶段结束。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等
材料二
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东来,是第一个新教来华传教士。……揭开第二阶段西学东渐序幕。鸦片战争结束后,传教士的活动从南洋转移到中国东南沿海。从1843年到1860年,香港的各通商口岸出版西书434种,其中宗教类329种;属于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历史、经济等方面的有105种。这一时期,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动的了解、吸纳西学,有的以独立身份参加译书工作。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文化渗透从沿海向内地更大范围扩展。从1860年到1900年,各种新式学校、教会医院以及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大量涌现,西学影响扩大到社会基层。由于洋务运动兴起,政府开始主动吸纳西学,翻译、介绍西方兵工文化、科学技术,成为中国输入西学的主体部分。甲午战争后,为救亡图存,以进化论为灵魂、以革故鼎新为主题的书籍、各种变政历史、亡国历史、维新传记纷纷出版。四十年中,共译西书555种,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游记、杂记、议论等。
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到1911年清朝覆亡,是西学东渐的结束期也是高潮期。这一时期西学的影响极大地扩展,并深入到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译书的数量极大;内容上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主转为社会科学所占比重加大,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的著作成为革命志士的神圣经典;方式上从以前直接翻译引进,变为由日文转译,转口输入西学为主要途径。
——摘编自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的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的相比,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