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当果断的拿破仑把革命事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他认为自己就是革命(即1794年热月9日后被贪婪的资产阶级所扼杀的那次革命),当他这个‘寡头的’民主(一个法国作家就是这样称呼他的)接二连三地派遣军队袭击德国的时候,‘基督教德意志’社会就最终地被消灭了。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甚至不及公会的代表们可能表现出来并且实际上已经到处表现出来的一半,不及被他打倒的王公贵族们所惯于表现出来的一半。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拿破仑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并以并小邦为大邦的办法减少了德国的小邦的数目。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巳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拿破仑入侵德国之举的态度和理由?
(2)对比材料一,列宁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与恩格斯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战争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战争性质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材料二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材料四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概括与此发展状况相关的农村政策。
(4)依据材料四,有58%的人评价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就是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1933—1939年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进行“救济”?这些社会救济举措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81年1月里根就任总统后即着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3年3月国会通过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它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如对低收入家庭的援助项目等,用以解决当时出现的社会福利的过重负担。里根政府强调州和地方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的某些责任,它规定在10年内把几十项福利与公共服务项目在三级政府间管理财政收支上作出明确划分。里根政府推动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强调调动私营保险业的积极性,给予私人养老金计划以更多的税收优惠,并使更多的人参加个人退休储蓄帐户。
——整理自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里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当时美国经济形势分析里根政府此项改革的重大变化。
材料三德国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强调收入的再分配,并以明确的法律形式保护社会上受助者的各项基本权利,通过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实施,尽可能地扶持受助者的自主和自立能力,使他们尽快地以独立公平的资格参与市场竞争。……这种政策不同于北欧国家的普遍福利主义政策,也不同于英法的平等主义原则。
—摘自《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探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争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2)二战后“这一局面”得以改变。试以20世纪40年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

读图学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材料二

(2)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2分)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3)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
材料五

(5)上面所示三幅图片反映了发生在15-—19世纪的重大事件。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个重大事件各是指什么?这三个事件对世界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18-19世纪的中西方贸易
材料一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对比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分析两种贸易方式带来的影响。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