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当果断的拿破仑把革命事业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他认为自己就是革命(即1794年热月9日后被贪婪的资产阶级所扼杀的那次革命),当他这个‘寡头的’民主(一个法国作家就是这样称呼他的)接二连三地派遣军队袭击德国的时候,‘基督教德意志’社会就最终地被消灭了。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诚然,他的行动表现出来是暴虐的,但是他的暴虐甚至不及公会的代表们可能表现出来并且实际上已经到处表现出来的一半,不及被他打倒的王公贵族们所惯于表现出来的一半。在法国已完成其任务的恐怖统治,拿破仑以战争的形式把它搬到了其他国家,这种‘恐怖统治’德国是十分需要的。拿破仑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并以并小邦为大邦的办法减少了德国的小邦的数目。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巳形成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国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拿破仑入侵德国之举的态度和理由?
(2)对比材料一,列宁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与恩格斯有何不同?根据材料二概括拿破仑战争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战争性质的认识。
材料一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1834年1月1 日……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了。它的主导者是普鲁士。……各个邦国已经陆续加入关税同盟,以普鲁士为中哼的铁路网逐渐成为连通这片土地的强动有力的动脉。……免费教育从19世纪中期就已开始,……普鲁士建立起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现代大学。
 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用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柬早的社会福利制度。
 材料二 1913年,当德国全面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战车启动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成为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材料三 1990年……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而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它也找到了通过振兴欧洲来壮大自己的强国之路。
 ——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在德国崛起的进程中,经历了哪两次统一和沉沦?
  (2)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两次崛起的共同经验?(10分)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为什么说“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6分)
 (2)这一时期,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发展农业生产,实行春耕秋收的群众动员,解决贫苦农民耕牛农具肥料种子的困难,……奖励外来移民。
  (十一)发展工业生产与商业流通,奖励私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欢迎外地投资,实行自由贸易,反对垄断统制,同时发展人民的合作事业;扶助手工业的发展。
  (十四)继续进行消灭文盲政策,……普及国民教育,改善小学教员生活,实施成年补习教育,加强干部教育,……推广通俗书报,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
  (十五)推广卫生行政,增进医药设备……同时实行救济外来的灾民难民。
  (十六)依据男女平等原则,从政治经济文化上提高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发挥妇女在经济上的积极性,保护女工、产妇、儿童,坚持自愿的一夫一妻婚姻制。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农村的措施及其结果。
 材料二邓小平说:“……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采了,面貌就改变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是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以改变农村面貌的?
  (3)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006年7月1日,经过10多万筑路大军历时5年的艰苦奋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铁路的建成对于人们领略悠久迷人的西藏风光和藏文化,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西藏寺庙保护完好,人民宗教信仰自由,生活逐步改善,西藏在不断地发展进步。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唐朝以来至清朝前期,西藏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一部分的过程?(12分)
 (2)结合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进步的原因包括哪些?(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