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某省一个课外小组某日测得当地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北京时间6:40、16:40。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的经度约为
A.120°E B.125°E C.115°E D. 110°E
2.该日可能在
A.11月 B. 9月 C.7月 D.5月
总抚养比=(0-14岁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老年人口抚养比=65岁以上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少年儿童抚养比=0-14岁人口数/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下表为“2004~2008年东北地区及全国平均抚养比(单位:%)”。关于东北地区人口抚养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总抚养比小于少年儿童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抚养比之和 |
B.0-14岁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
C.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负担低于全国水平 |
D.从2004年三省均未进入老龄化社会 |
东北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趋势可能引发的问题是()
①教育资源稀缺②劳动力就业困难
③社会养老负担加重④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为应对东北地区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推迟退休②调整生育政策③输出国际劳工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家庭农场已经在我国一些地方涌现。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影响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市场 | B.劳动力 |
C.交通 | D.机械化水平 |
未来我国家庭农场不断发展首先取决于()
A.粮食总产量的稳步增长 | B.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 |
C.乡村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 D.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 |
下图中实线和虚线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线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河岸 |
B.河岸的变迁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
C.甲乙丙三处,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
D.甲乙丙三处,乙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
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不可能是()
A.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
B.防御洪涝,人工修堤 |
C.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
D.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
读红海剖面示意图。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 |
B.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
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
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 |
图示区域的地壳()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 |
关于图示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域广大,水资源丰富 |
B.太阳能丰富,风浪巨大 |
C.蒸发旺盛,海陆间水循环活跃 |
D.狭长海域,重要能源通道 |
下图表示“1960~2009年黑龙江省各月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降水趋势系数”。关于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年份气温在2月份升高最为显著 |
B.冬半年的气温将高于夏半年 |
C.全年最低温度上升最为明显 |
D.7-9月的降水量最少 |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①病虫害的发生频度加大②夏季干旱的发生频度加大
③农作物的熟制发生根本性改变④冬季冻害的损失大幅增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