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发展资本主义 | B.推翻专制统治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实现民族独立 |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
B.统一的德意志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