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在众议院遭到提案弹劾。其中1974年7月,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了弹劾总统尼克松的三条罪状,即阻碍司法工作、滥用总统职权和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这表明( )
A.总统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 B.众议院其有普遍的民主性 |
C.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的权力 | D.分权制衡有利于权力监督 |
1894年孙中山组建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1905年组建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并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民族主义中的驱除鞑虏继承了兴中会的纲领,有着相同的含义 |
B.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而提出的 |
C.辛亥革命是三民主义的一次实践 |
D.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上阐发的 |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B.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
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
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思想状况()
A.得益于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的氛围 |
B.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
C.体现了国人自卑的病态文化心理 |
D.阻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 |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 |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