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 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 |
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 | 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 |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
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清明上河图》(局部)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我相信这种援助,在危机深重的时候,决不能根据零星解决的办法。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马歇尔发表该演说的真实意图是
A.帮助世界恢复经济 |
B.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 |
C.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
D.扶植西欧国家,拉拢东欧国家,遏制共产主义 |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
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