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无荚膜R 型细菌不能使小鼠发病;有荚膜S 型细菌使小鼠发病) ( )
A.R 型细菌与S 型细菌DNA 混合后,转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B.用S 型细菌DNA 与活R 型细菌混合后,可能培养出S 株菌落和R 株菌落 |
C.用DNA 酶处理S 型细菌DNA 后与活R 型细菌混合,可培养出S 型细菌菌落和R 型细菌菌落 |
D.格里菲思用活R 型细菌与死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可导致小鼠死亡,这就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
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
C.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③和⑤ |
D.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
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能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下列条件中属于发生该现象必要条件的是()
A.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
B.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水分子的受体 |
C.液泡中有紫色的水溶性色素 |
D.水分子不能穿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 |
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只有1、3号试管内呈蓝色 |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
下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在图示结构上()
A.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
B.可完成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
C.发生的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 |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
下列关于细胞器间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及线粒体相互合作的结果 |
B.线粒体与叶绿体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C.在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和高尔基体分别对纺锤体和细胞壁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
D.在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液泡和线粒体一定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