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
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奥运火炬完成了在广东、福建的传递之后进入江西。在这段路线上,也 不断在发生另一种“传递”:许多企业从广东和福建迁移到江西。有人把市场经济形象地称为“候鸟经济”,资本总是“飞向”成本低、收益高的地区。毗邻广东的江西某地,在调查中发现,本地的工业电价低于珠三角地区30%、水价至少低0.5元/m3,具有综合成本优势。当地政府通过对企业迁移现象的分析,预见到广东企业会向周边地区辐射。于是,
该地有计划地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以“一站式”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多广东企业到本地安家落户。
分析上述材料,说明该地是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经济的。
2004年10月,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强调,支持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水电的可持续开发,同时要高度重视水电开发对社会、环境及生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我国能源紧缺,同时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还不到25%,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我国总结了建国以来水电开发的经验教训,要求水电工程项目的选择和建设,都要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新的水电工程项目都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向环保部门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通过后,方可立项。
(1)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
(2)结合材料,请你谈谈我过在水电开发中应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1)联系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可持续发展观能够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二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
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
(2)联系材料一、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辨题:想象是一切创新的源泉。
在GDP这一概念发明之前,要对经济状况作出评价是困难的,它的确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总量核算的中心指标,它可以全面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但像其他任何指标一样,GDP也有局限性,特别是它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了绿色GDP核算的研究。
绿色GDP是在现有GDP基础上将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扣除,是一种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DP由于能揭示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因此克服了GDP固有的缺陷,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
说明从GDP指标到绿色GDP核算体系,体现了哲学的哪些观点。
网络是近年来从广域网络计算发展而来的一种技术。针对大多PC计算能力的闲置,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在全球互联网范围内,把这些闲散的计算能力整合起来,进行一些超大规模的计算,还可以存储一些行业的大型数据库,实现更高意义上的全球资源共享。把网络“打造”成一台虚拟的巨大超级计算机,目前仍然是一个理论上的说法,还需进一步加以研究,并逐步扩展技术应用范围。
试运用哲学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