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表示 ,d是 细胞,图中属于反应阶段的是 (填编号)。
(2)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
(3)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
(4)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主要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 (填编号)。
(5) 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免疫失调疾病类型中的 。
玉米短节植株与长节植株是一对相对性状,皱缩叶与正常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玉米叶脉的颜色有绿色和褐色两种,茎秆有甜和不甜两种。下面是科学家分别用玉米进行的两个遗传实验。
实验一:纯合的短节皱缩叶植株与纯合的长节正常叶植株杂交,F1全部为长节正常叶,F1自交,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的比例为9:3:3:1。
实验二:纯合的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与纯合的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杂交,F1全部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F1自 交,F2的绿色叶脉不甜植株、褐色叶脉甜植株比例为3:1。
(1)如果控制节长度的基因用A和a表示,而控制叶形状的基因用B和b表示,请在下列方框中画出实验一中的F1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提示用长线条表示染色体,用其上的短线条表示基因位置,如右图所示。)
(2)与实验一的F2结果相比,你从实验二F2的结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
(3)根据你发现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说。
。
(4)根据你的假说,请写出实验二的遗传图解(提示:标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控制叶脉颜色的基因用R和r来表示,控制茎秆甜度的基因用M和m表示,不存在基因致死的情况。)
(5)你如何验证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显性基因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生化机制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
(2)现有AABB、aaBB和aabb三个纯种白色报春花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色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Ⅰ.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Ⅱ.F1种子种下得Fl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Ⅲ.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色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Ⅳ.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3)根据上述程序,回答相关问题:
①报春花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异花传粉。为了让F2自交,应该怎样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F2植株中开黄花的占_________________,在这些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色纯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补充设计一个新的方案,以缩短培育年限。
方案: 。
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由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复杂的生化途径转化而来。其中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基因d、h则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纯合亲本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现用F2中各表现型的叶片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
表现型 |
提取液 |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
叶片Ⅰ |
产氰 |
含氰 |
产氰 |
产氰 |
叶片Ⅱ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不产氰 |
产氰 |
叶片Ⅲ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产氰 |
不产氰 |
叶片Ⅳ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不产氰 |
不产氰 |
据表回答问题:
(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推测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化物产生的生化途径:
。
(2)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产生的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3)亲代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4)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5)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请说明理由
。
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后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物质E表示。
(2)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填序号)过程。
(3)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2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
(4)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
d控制),蟠桃果形与园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和h控制),
蟠桃对园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试验统计数据:
亲本组合 |
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株数 |
||||
组别 |
表现型 |
乔化蟠桃 |
乔化圆桃 |
矮化蟠桃 |
矮化圆桃 |
甲 |
乔化蟠桃×矮化圆桃 |
41 |
0 |
0 |
42 |
乙 |
乔化蟠桃×乔化圆桃 |
30 |
13 |
0 |
14 |
(1)根据组别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种性状表现,比例应为。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