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位研究美学的学者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 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这种精神在艺术上的体现是()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
A 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草市”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的记载,如果将“草”理解为草率、粗略的话,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政府的行政管理缺位 B 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有别于城内正规的“市”D主要设于城郊临时贸易之处

《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材料意在表明()
A 在吴郡耕田时人力远远超过牛力 B 吴郡的耕牛不是被盗就是病死
C 在吴郡牛力的使用成本高于人力 D 吴郡供耕牛所用的水草日趋减少

明末袁中郎认为,文章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袁中郎这一认识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 商品经济深人发展 B文学体裁巨大创新
C 陆王心学影响深远 D 思想控制文风僵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