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 D.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
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 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
A. |
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 |
B. |
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
C. |
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 |
D. |
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 |
1856~1880年,清政府分别编纂了不同时期的中外交涉档案资料汇编《筹办夷务始末》;1904年,清朝官员王彦威辑成光绪时期《筹办洋务始末记》,并未刊印;其子予以补辑,定名《清季外交史料》于1934年出版。上述资料汇编名称的变化深刻反映了( )
A. |
主权意识的明确 |
B. |
夷洋观念的转变 |
C. |
中外交往的困境 |
D. |
时代变迁的影响 |
"羊左"传说讲述了春秋时期羊角哀与左伯桃两人诚信守义的故事。西汉刘向的《列士传》记述了该故事,这一故事曾被唐代人引用,但《列士传》今己失传。2004年出土的东汉简牍中同时出现了羊角哀、左伯桃两人的名字,并未发现具体故事内容。根据上述材料,最能考证认定该故事的( )
A. |
产生时间 |
B. |
人物姓名 |
C. |
具体内容 |
D. |
历史价值 |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盟国军队实施的某重大军事行动示意图。该军事行动达成的直接政治后果是( )
A. |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
B. |
轴心国集团的瓦解 |
C. |
反法西斯战争根本转折完成 |
D. |
联合国成员国的进一步增加 |
某学者提出,随着交通工具的变革,人们对空间和距离的感知也会发生变化,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予以形象地展示。
据此可以认识到( )
A. |
科技发展消除了国家界限 |
B. |
世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 |
C. |
世界从分散到整体的全貌 |
D. |
人类命运关联度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