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河流水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从18世纪开始,沿乙河各国都十分重视以防治洪涝灾害为目的的河道整治,纷纷采取了建造堤防、修筑堰坝和船闸、开挖人工运河、疏浚河床淤泥等众多的工程措施治理河道、改造河道。乙河流域各国十分重视水电的梯级开发。它们采取自主建造或者联合修建的方式,在干流上兴建了几十座各级梯级水电站,并已基本实现成龙配套。乙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其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沿岸各国的利益,各国按照在建投入的比例来合理地分配电能。六七十年代是乙河流域各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废弃物排放量急剧增加。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群众逐渐增强的环保意识迫使政府制订了严格的排污标准及环保法案,并加强了监督和治理的执法力度,废水、废气和废物未经处理达标,不得排入河流和大气。
(1)简述A工程对甲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乙河航运发达,是所在大洲的“黄金水道”,该河航运发达的原因是( )
①该河水流流速快,行船速度快 ②无冰期,通航时间长
③随着众多人工运河的开挖和河道的渠化,极大地改善了该河的航运条件
④该河夏季水量大,利于航运 ⑤沿岸各国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3)乙河有哪些综合开发与整治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4)试分析甲、乙两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同之处。(提示:从气候气候条件、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特征等角度分析)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H国地图。目前美国成为该国重要的服装出口国,其中甲城是该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
(1)描述H国的地理位置。(8分)
(2)目前美国作为H国重要的服装出口国家,试分析H国的区位优势。
读我国某地形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形区图。
材料二:A省是中国苹果生产第一大省。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该省苹果分别占到我国和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3和1/6。随着苹果种植规模的扩大,产业化水平迅速提升,该省苹果产业在中国乃至世界苹果产业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材料三:B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多年来凭借其煤焦产量的快速增长和区位优势,为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提供了能源保障,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显著。但随着能源基地的地位日益突出,污染也随之加剧,成为全国著名的污染大省。
(1)简述图中丙河段的水文特征。
(2)A省是中国苹果生产第一大省,结合地理环境,分析A省苹果种植的自然区位优势。
(3)关于B省该如何走出污染大省的阴影,你的合理化建议有哪些?(6分)
(16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气象学上,最高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据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介绍,2013年7月以来,我国南方高温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有些地区出现40℃以上高温。
材料二:下图为中央气象台2013年7月31日全国高温区域预报
材料三:我国7月、8月部分台风活动情况及影响地区
(1)请描绘我国7月31日全国高温区域分布特征。
(2)根据材料,试分析图中甲、乙区域出现高温的原因。
读非洲国家摩洛哥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摩洛哥的位置及其城镇河流分布图
材料二:受地形影响摩洛哥境内气候差异显著,西北部和北部地区气候宜人,花木繁茂,风景如画,赢得了“北非花园”的美称。成为近年来世界上新涌现出的重要旅游度假目的地之一,也使得该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
材料三:摩洛哥磷酸盐丰富,约占世界储量的 75%。磷酸盐在生产生活各方面都有广泛用途。如用于食品工业、化工工业和化肥制造等。磷酸盐是摩洛哥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2004年磷酸盐生产2537万吨,出口 1172 万吨,出口收益 4.5 亿美元。
(1)摩洛哥地处____________半球(填东或西),北部位于_________洋和_______海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海峡,是世界主要的航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1月份,一轮船自西向东经过甲海峡时的描述,正确的是
A.顺风顺水 | B.顺风逆水 | C.逆风顺水 | D.逆风逆水 |
(3)摩洛哥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摩洛哥西北部和北部多____________河,南部多_____________河(填内流河或外流河)。西北部和北部的河流____________季为丰水期。
(5)摩洛哥城镇分布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资料就摩洛哥如何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特色振兴经济提出建议。(6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2009年、2010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别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丹麦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开,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气候大会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当地时间12月12日,加拿大环境部长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四次气候大会地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材料二:图2是图1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及甲、乙两地气温、降水统计图。
(1)德班气候大会闭幕期间,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________;地方时相差最小的两地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读图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相似之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一位参会者从德班沿图中线到哥本哈根,沿途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这种景观差异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
(4)四次气候大会召开地点均位于沿海或岛屿,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这些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会议探讨的共同问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