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两地区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甲 气候,乙 气候
两地气候形成的原因分别是甲 ,乙
(2)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a 河属于 (内、外)流河。C河流的名称是 。
(3)两地农业发展中,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4)城市①—②与③—④相比,实际距离较远的是 。
(5)乙地向北美地区输出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应当是 。
(6)有关该地区由于石油泄漏引发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
B.引起水体放射性污染 |
C.引起水体盐度异常增高 |
D.造成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
南、北美洲陆地相连,但区域差异显著。(共11分)
资料1:
资料2:见图。根据上述资料,回答(1)-(4)题。
(1)图中的科隆群岛上栖息着南极企鹅,其原因是受的影响。
(2)有关亚马孙河的描述,可信的是(填正确项字母)。
A.河上有时漂浮着直径二、三米的大圆叶 |
B.含沙量很大 |
C.发源于西部高大山系,流经平原地区 |
D.流量季节变化大 |
E.其流域夏季降水少
F.其河口海域变成了“淡水海”
(3)水资源总量北美洲比南美洲;水资源开采率北美洲比南美洲。
(4)分析南、北美洲水资源开发利用结构特点并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⑵.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
⑶.图中C、D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7分)。
(1)该地区的地形基本上以为界明显分为和 两类地区。
(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为:
①,
②。
(3)A城区成为当地较大城市的有利条件是
。
(4)自然条件是通过影响的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
读大西洋两侧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1)15—19世纪,图示区域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向 是;其中被强制性迁移的是(图中字母)地区;
(2)图中A、B、C、D四地,二战前后一直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一直是人口迁出地区的是,由迁出地区变为迁入地区的是,由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的是。
图是我国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每空1分,共9分)
(1)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形成了重要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省市,请填出图中A、C城市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直辖市有___________个,省会城市有____________个。图中江苏省的地级市有6个,形成了一种城市等级体系。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级别与数量的关系是: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市的平均距离,并总结出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