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卷)8.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的基本素养。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
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司马光)
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明代·陈献章)
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东汉·王符)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08年6月国内唯一专题性收藏、研究、展示蒙古族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向观众开放,为蒙古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了重要基地。这表明()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B.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 |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D.文化是纯粹“自然”的东西 |
在异国他乡,一声平常的问候,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一幅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取决于不同的文化程度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
D.文化影响都是消极被动 |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潮汕人有“放生积善”习俗,即买一些活的乌龟、鲤鱼、青蛙等野生动物放归大自然。这一习俗源于佛教,佛教在潮汕地区长期盛传养成了潮汕人崇尚善举,珍重生灵的精抻风貌。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A.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 B.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C.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D.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
围绕教育公平的话题,有关专家指出,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但教育公平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相对性。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B.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
C.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
D.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