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编纂(cuàn)慰藉(jiè)一柱擎(qíng)天风尘仆仆(pú) |
B.庇(bì)护砧(zhēn)板功亏一篑(kuì)悄然无声(qiǎo) |
C.踯躅(zhú)供(gōng)应成绩斐(fěi)然厚古薄今(báo) |
D.纨袴(kù)关卡(kǎ)宵衣旰食(gàn)物阜(fù)民丰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文化遗产继承问题上,复古主义者吵吵嚷嚷,“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队伍内部也颇多分歧,针对这些,鲁迅先生写出了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
B.在封建卫道者眼中,贾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是一个身无长物的“不肖”“无能”的纨绔子弟。 |
C.《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而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的灵活运用,使它成为了形象清新、脍炙人口的名篇。 |
D.父爱应该受一定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而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踌躇寒暄国粹恰如其份 |
B.取缔云宵![]() |
C.怄气磕头车蓬没精打采 |
D.驰骋自诩迢远俯首帖耳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地壳/子弹壳当家/螳臂当车吭声/引吭高歌 |
B.刹车/一刹那命脉/含情脉脉血泊/淡泊明志 |
C.煞尾/煞风景粮囤/囤积居奇遂愿/半身不遂 |
D.倾轧/轧花机宁愿/息事宁人奢靡/靡靡之音 |
对下列诗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诗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尺素”喻指“书信”,情感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相对照,更加突出了词人的悲慨之情。 |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诗句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在色彩上别具匠心,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句运用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更加突出一个“愁”字,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
诗句运用夸张、反衬的修辞手法,借黄鹤不得飞过与猿猱也愁于攀援,生动形象地写出蜀道是难以逾越的险阻。
下面有关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和中国现代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在不幸的命运中表现了小人物们人性的光辉。 |
B.曹![]() |
C.《秋声赋》的作者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号六一居士,他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王安石、曾巩号称唐宋八大家。 |
D.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形成于宋代。因为句子长短句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和乐而歌,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等别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