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释放到自然界的DDT,一旦进入到生物体内,使处于最高营养级的动物体内,浓度会扩大100,000倍,这在生态学上被称作:
| A.分解 | B.生物累积 | C.放大 | D.再循环 |
右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结构之间的距离变化曲线。能够表示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对位置变化的
| A.1 | B.2 | C.3 | D.4 |
为了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和步骤:取三支大小相同的试管,编号为甲、乙、丙,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3mL浆糊,再各加入2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振荡后,将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置于0℃、25℃、100℃下约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mL双缩脲试剂(边加边振荡),用热水浴检验,观察试管内物质颜色的变化。下列对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实验步骤不正确②温度设置不合理③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 A.只有①正确 | B.只有②正确 | C.①和②正确 | D.①②③都正确 |
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氧气参与
B.ATP与ADP的组成元素相同,都只含有C、H、O、N、P五种元素
C.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多,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D.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是向相反方向运动
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 B.豌豆都为隐性个 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
|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
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 |
| B.在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
| C.在间期,线粒体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
|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子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