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宁夏文综,22)“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图所示曲线描述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根据这一曲线,下列选项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①b点比a点经济状况更好②d点比c点经济状况更好
③c点比b点经济状况更好④d点比b点经济状况更好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大道多歧”,人生难免要面对抉择、做出取舍,这就需要我们
①根据主观需要制定客观对策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③从普遍真理中寻找特殊规律④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疟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世纪60年代,奎宁等原有抗疟疾药物因疟原虫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各国加快新型抗疟疾药物的研发。得益于传统中医药文献和民间验方的启发,我国科研人员经多次试验,发现了新型抗疟特效药—青蒿素,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屠呦呦教授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青蒿素的研发,可以说明
①前进性与曲折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的两种状态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③实践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理论创新的实质,意味着对既有知识经验的批判继承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科学家利用新技术对极地冰芯进行了比过去更为精确的年代测定,重构了历史上多次火山爆发的时间。这项关于古代气候的重大研究,不但发现了过去火山爆发与气候变冷之间的紧密关系,而且有助于历史学者了解火山爆发如何导致重大气候危机而改变人类历史。这可以说明
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有赖于人们的认识发现
②任何事物都作为要素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
③既有认识总会在以后的实践中被推翻
④认识活动具有无限性、上升性的特点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成书于元末明初(14世纪)的小说《三国演义》,描写汉末、三国(184—280年)的战争,多次出现“火药”、“炮响”;但事实上,火药直到唐初(7世纪)才被发明,用于战争则又迟至宋、元—汉末、三国是不可能有“火药”、“炮响”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文学作品源于主观想象,不必拘泥于史实
②文学创作总是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印记
③文学作品,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