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产增长情况
1978年 |
2005年 |
2006年 |
||
城乡居民储蓄(亿元) |
210.6 |
141 051 |
161 587 |
|
股票市值 |
0 |
32 430 (其中约1/3为居民 持有的公众流通股) |
89 404 (其中约1/3为居民持有的公众通股) |
|
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
城镇 |
6.7 |
26.1 |
(数据暂缺) |
农村 |
8.1 |
29.7 |
(数据暂缺) |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13年,先后召开过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 《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权。""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注:《物权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1.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3.结合材料三,用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知识,说明《物权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如何?
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怎样做才能获得经营成功?
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生产经营的?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30分)
材料一:我国“十五”期间劳动力就业形势
每年能安排 的就业岗位 |
城镇每年新 增劳动力 |
国有企业下 岗失业人员 |
现有农村富 余劳动力 |
下岗人员构成 |
|
大龄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 |
初级和无技术等级人员 |
||||
700—800万个 |
1000万人左右 |
1150万人 |
1.5亿人 |
均占40%左右 |
约占50% |
注: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人员,而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供不应求。
材料二: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促进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十六大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我国目前怎样的就业形势?(8分)
(2)试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12分)
(3)北京市“再就业明星”王兆兰说“有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加上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就没有过不了的难关,关键在于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你认为王兆兰的成功经验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有什么哲学启示。(10分)
请从国家和劳动者两方面简要回答怎样才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