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完善法律制度,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产增长情况


1978年
2005年
2006年
城乡居民储蓄(亿元)
210.6
141 051
161 587

股票市值

0
32 430
(其中约1/3为居民  持有的公众流通股)
89 404
(其中约1/3为居民持有的公众通股)
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平方米)
城镇
6.7
26.1
(数据暂缺)
农村
8.1
29.7
(数据暂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本届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其立法工作历时13年,先后召开过100多次座谈会,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7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 《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权。""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注:《物权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1.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说明《物权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3.结合材料三,用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知识,说明《物权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瞭望东方周刊》指出:宗教本身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因素,加以正确引导,可以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与和谐发展提供动力,但也有其消极的负面影响。在特定的时间里,会成为某些人的精神枷锁,而如果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会对社会稳定产生破坏。
材料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宗教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宗教徒有爱国、爱教的传统。在现阶段,广大信教群众是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宗教界团结信教群众积极参加国家的建设。各宗教都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如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天主教、基督教的“荣神益人”,道教的“慈爱和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等。
材料三: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强调,进一步抓好胡主席两个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官兵热爱边疆,模范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自觉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努力维护边疆地区安定、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
(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广大信教群众是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的。
(3)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我国的宗教政策的内容。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个姑娘看到一个手提鸟笼为人算命的男子,觉得好奇,想请他算命。男子叫姑娘自报年龄,随后把一叠纸片做的“衔子”在手里摆弄了一番,让鸟用嘴来衔。鸟衔起的纸片上写有姑娘的生肖,这使姑娘惊讶不已,疑虑顿消。算命结束,男子向姑娘要价14元。这时,邻居一大婶指出,算命男子在纸片上做了手脚,骗取钱财,并欲将其扭送到公安机关。围观的一位男青年说:“现在宗教信仰自由了,算命也是合法的,何必管得这么宽。”
请用“宗教”的有关内容,分别对上述四人的言行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干活拿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现在白干活不给钱,倒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年复一年在农民工身上屡屡上演。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辛勤劳作的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被蔑视和践踏?下列表格是新华社记者对80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结果:
表1农民工获得工资状况统计

状况
人数
能按时拿到工资
13(16.25%)
年底一并得到工资
9(11.25%)
偶有工资被拖欠
26(32.5%)
经常被拖欠工资
9(11.25%)
从未按时拿到工资
23(28.75%)

表2欠薪的原因统计

原因
人数
老板说现金周转不开
41
工作做不好,扣发工资以示惩罚
17
没理由,就是不给钱
9

表3血汗钱被侵吞、拖欠后农民工的态度

解决途径
人数
反复找老板讨要
48
找政府(劳动局)
23
只能用恐吓等手段对老板形成压力
9

材料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问题,2007年以来陆续出台了许多这方面的法规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1)材料一中表1、表2、表3各反映了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材料二体现了政治常识的哪些道理?
(3)应如何解决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积淀而成的,不仅以经典文献、风俗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而且也以独特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五千年的艰难历程,决定了其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就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我们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否全盘吸收传统文化?

关于文化发展的规律,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将文化发展看作单线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机械进化;另一种观点则强调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否认文化的进化问题。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文化发展应该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发展规律,请谈谈你对“文化发展应该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