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即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去年下半年以来,外交部门协同国内有关方面大力加强经济金融外交工作,积极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会等国际会议,全面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诚意与决心,也表达了中国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作出新贡献的诚意与决心。
运用"我国的对外政策"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漫画赏析:下面《需求有弹性》的漫画说明了什么道理?
需求有弹性
材料一: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伴随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全球股市迎来仅次于“9·11”的黑色星期一。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面对金融危机“寒流’’侵袭,中国的玩具业遭遇了较大的困境,但浙江义乌超奇特玩具工艺品有限公司却在“寒冬”中傲然挺立。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是:自主开发出材料环保、档次高的会跑、会笑、会说英文的玩偶娃娃;改变贴牌生产,在国内、国外销售都打自己的品牌。公司一方面巩固产品质量,开发出前景看好的人工智能玩具;另一方面,不断开发国际市场。
材料二: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努力稳定出口的同时,出台更加有力的十项措施扩大国内需求。其中,扩大内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上述十大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一揽子”提振经济的举措,着力点在于“扩大内需”,目标在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1)材料一给企业的经营者带来哪些经济学启示?(8分)
(2)运用哲学观点,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央是如何采取措施应对当前经济危机?(12分)
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倾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倾向。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并依据国情,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三年出台了支持“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按规律发展经济。(10分)
材料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台湾与大陆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目前两岸关系呈现出向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良好势头。2005年4月—7月,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相继成功访问大陆,对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多项共识。2006年4月14日—15日,国共两党经贸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大陆宣布了进一步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
材料二:台湾当局极力推进“台独”,遏制“三通”,阻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2005年12月台湾地方“三合一选举”中惨败后,先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政策,接着,在2006年大年初一,陈水扁又抛出废除“国统会”及“国统纲领”。然而,给他带来的却是更为惨重的失败。且不说遭到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声讨,就连“以华制华”的美国也对陈水扁施以惩戒。先是陈水扁“出访”中美洲“友邦”企求过境美国遭到拒绝,接着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5月13日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美中关系听证会上明确表示:“让我清楚的说,台湾独立就是战争。”
请用唯物辩证法知识简要说明台湾当局推行“台独”,阻碍两岸关系发展惨遭失败的原因。(16分)
材料一: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行业也存在潜在产能过剩问题。我国钢铁产能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电解铝行业产能已高达1030万吨,闲置生产能力就有260万吨……国家发改委决定2006年把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材料二:资源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005年12月国家出台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与之相配套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399类高能耗、重污染、安全环保达不到国家标准、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将被限期淘汰。此外,还涉及鼓励类539条,限制类109条。凡是符合节约能源和资源,能够综合利用的一些项目,特别是一些采用高新技术来降低能耗的项目都列入鼓励类。
回答问题:
⑴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政府将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的哲学依据。(16分)
⑵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政府在经济管理中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