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肥中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但过量使用会随雨水流入水体,引起河流富营养化。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之一。为了研究某种水生植物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中的作用,某学生设计了以下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比较富营养化水体中金鱼藻和凤眼莲对氮的吸收作用
实验材料:大小合适的相同水箱、金鱼藻、凤眼莲、富营养化的河水、检测水体氮浓度的相关仪器和其他必需设备。
研究过程:将水箱分为三组,一组三个,注入上述河水,模拟富营养化水体,一组作为对照,另两组分别放置相同重量的金鱼藻和凤眼莲,均放置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定期测量各水箱中水体的氮浓度。
(1)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该学生考虑到了实验中水分的蒸发问题。他应该定期在每个水箱添加(  )

A.相同数量的蒸馏水 B.相同数量的原水样
C.与蒸发掉的水量相同的蒸馏水 D.与蒸发掉的水量相同的原水样

(2)下表为该学生实施方案后所得原始数据记录表(水体氮浓度单位为mg/L):

 
水箱号
原始水体氮浓度
1个月后氮浓度
2个月后氮浓度
3个月后氮浓度
4个月后氮浓度
Ⅰ组
(放金
鱼藻)
A
2.91
2.87
2.65
2.04
1.86
B
2.86
2.63
2.02
1.89
C
2.87
2.66
2.05
1.84
Ⅱ组
(放凤
眼莲)
A
2.91
2.45
2.06
1.53
1.33
B
2.48
2.10
1.50
1.32
C
2.43
2.04
1.54
1.33
Ⅲ组
(对
照组)
A
2.91
2.88
2.88
2.88
2.89
B
2.90
2.90
2.87
2.86
C
2.90
2.90
2.91
2.91

处理实验数据,取各组平均值,在右面的坐标系内画出3组水体氮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折线图。
(3)根据以上数据,该学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凤眼莲和金鱼藻均能吸收水中的氮,其中            
的吸收能力更强。但不能据此判断它是理想的治理富营养化河水的植物,说出三条理由: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生物体内部分的细胞代谢过程。据图回答:

(1)A过程发生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________中,影响A过程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A过程包括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阶段,连接这两个阶段的物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稻田若不定期排水,水稻幼根会变黑腐烂,这是因为进行了上述( )________过程所致,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进行的生理过程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上述代谢过程中,能生成ATP的是________过程(用字母表示)。
(4)若B过程产生的CO2用于A过程,最少需要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通过下列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请完善实验内容并分析实验结果。

(1)实验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原理、材料器具:略。
(3)实验步骤:
①取两套如图所示装置,编号甲,乙。甲,乙两装置的密闭小室内均放入等量同浓度的CO2缓冲液;然后向甲小室内放入         ,乙小室放入         
②同时给甲,乙两装置密闭小室照以相同强度的光照,且光照时间相同。测定并记录光照时间段内毛细管内水柱移动的距离。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水柱移动的距离,计算不同光照下两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⑤计算不同光照下两小室内气体体积的差值,并绘出光强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曲线。
(4)本实验中用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一个表格,用以记录实验结果。
(6)根据实验结果,绘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如下图所示是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物质e是____________。
(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叶绿体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 ]________;假如该小麦植株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b的变化是________。
(4)与上图生理活动有关的两种细胞器可进行转录过程,除自身DNA和原料外,再写出直接参与该过程的两种有机物名称________。
(5)较强光照下,①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图为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物质:
a    ,b    ,c    ,d    
(2)如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会突然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降低d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对某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多于 乙 B.甲少于乙
C.甲和乙相等 D.无法确定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块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 0 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处理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甘薯还原糖
含量(mg/g)
22.1
23.3
25.8
37.6
40.5
47.4
54.7
68.9
45.3
28.6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 ℃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 取液。
第二步:70 ℃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 ℃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______________。
第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代谢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