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法维新的呼声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就已经酝酿,但只有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它才发展成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其社会条件不包括
| A.“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 B.“举步维艰”的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
| C.“揭杆斩木”的农民运动初显端倪 | D.“自强新政”的洋务运动进展缓慢 |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
|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
|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 |
|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
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而且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古希腊民主开放的政治理念 | B.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 |
| C.形成的根源是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 | D.与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 |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 |
|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
承德外八庙中的小布达拉宫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正南方。下图是小布达拉宫门口的一只威风凛凛的石象,但大象的腿却是跪着的。对此现象的理解最接近事实的应该是
| A.大象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对比较低,只能是跪立的 |
| B.大象跪立表示对游客的欢迎 |
| C.大象正对着皇家园林避暑山庄,表示对皇权的臣服 |
| D.这种设计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
寒食节是春秋时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的节日,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寒食节也由以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下列对寒食节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体现古代的社会伦理准则 ②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④可以成为研究古代社会的线索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