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在《中华文明史》中论述到: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文中近代中国人对宪法的了解正确的是 ( )
①在此之前中国没有制订过宪法 ②早期维新派提出了立宪主张但没有实践
③百日维新中没有提出定宪法 ④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的主要意图是
①限制联邦政府权力②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
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被许多西方学者认为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主要是因为
| 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
| B.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
|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
|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
下边漫画中的文字为“他欠了我30 个银币没还,按照罗马的法律,它应由我处置”。该漫 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B.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 |
| C.维护私有财产 |
| D.法律至上 |
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
| A.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
|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 |
| C.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 |
| 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 |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确立王位世袭制 | B.创立郡县制 |
| C.确立三省六部制 | D.开创科举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