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亩。
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 显著成果。
材料二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
(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
(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
(4)结合材料,说明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
中国政府决定从2007年8月2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这一行动被政府高层人士形容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中国产品信誉和国家形象的“特殊战役”。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你认为应怎么办?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施行十多年以来,出现了某些专门从事打假的人员。打假者利用该法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向存在欺诈行为的经营者索赔,有时甚至在明知某商品有假的情况下,仍然购买该商品而要求双倍赔偿。公众对此做法一直存在赞成与反对两种声音。赞成者认为此举合法,而且有助于减少经营者的欺诈;反对者的理由是“知假买假不是消费”、“职业打假者是为了牟利,法律不该保护他们的牟利行为”。
你如何看待“知假买假”的现象和职业打假者的做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些企业取得成功,有些企业则面临倒闭与破产。围绕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良性发展与成功经营,你有哪些合理化建议?
辨析: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假如你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外资企业应聘。中聘后,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请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劳动合同?其作用如何?
(2)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你应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