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英国人说,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句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矛盾 | B.手工生产与机器生产的矛盾 |
| C.中英在纺织品贸易上的矛盾 | D.殖民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矛盾 |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歌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主要的危险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瓜分 | B.各派军阀的混战不休 |
| C.美国日益严重的商品倾销 | D.日本侵略步伐逐步加快 |
中国近代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的规定,损害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 B.贸易主权 | C.关税主权 | D.司法主权 |
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下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马关条约》 |
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
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
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
上述史料,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
| A.甲说、丙说 | B.甲说、乙说 | C.甲说、丁说 | D.乙说、丙说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
|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
|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