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介绍了西方的科技 ②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③产生了优秀的长篇小说 ④萌发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 |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A.英国《权利法案》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法国《1875年宪法》 | D.《德意志帝国宪法》 |
观察下图中法国政治发展进程的特征,从中可知这期间的法国
A.大资产阶级力图借助强权人物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 |
B.工业革命进展缓慢,传统势力与民主力量基本相当 |
C.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启蒙运动对民众影响深刻 |
D.受英美代议制改革影响,人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