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小题。
1.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 | 北半球、10月 |
B. | 南半球、5月 |
C. | 北半球、5月 |
D. | 南半球、8月 |
2.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 | 30°~40° | B. | 45°~55° |
C. | 5°~15° | D. | 60°~70° |
3.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 | 12月、17时30分 | B. | 9月、17时 |
C. | 6月、4时30分 | D. | 4月、5时 |
4.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 | 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
B. | 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
C. | 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
D. | 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
下图中四种地质构造中最适宜建坝的是 ()
判断背斜和向斜最可靠的依据是 ( )
A.岩层的弯曲形态 | B.地形的起伏状况 |
C.岩层的坚硬程度 | D.岩层的新老关系 |
有关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大类岩石间均能直接转化 |
B.循环过程中的能量均来自地球内部 |
C.侵入岩和喷出岩都属于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 |
D.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意义不大 |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说明了( )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
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 |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 |
下列地表形态由地壳的水平运动引起的是 ( )
A.褶皱山脉 | B.地表的高低起伏 |
C.海陆变迁 | D.沙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