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当时革命运动的发展 |
C.新三民主义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 |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
“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 B.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
C.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
下面两幅图片的前后变化说明中国古代
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 B.家庭手工业已消失 |
C.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 D.机器工业开始出现 |
“当年七雄中,齐宣王秦昭王岂不更巍然为之魁首,而其尊贤下士有如此。如颜斶(chù),如范睢,岂诚为当时一大贤上士!而齐、秦之君尊礼之如此,其最大之意义与价值则在政治上层不敢自居为最尊最贵之地位,而自知尚有当尊当贵之过于彼者,其人不在远,即在其所统治之社会下层。”上述现象的出现
A.冲击了封建社会等级秩序 | B.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
C.能够防止诸侯之间的战争 | D.有利于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
见下图,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獬豸,早期多为独角羊的形象,秦汉以后,人们一改獬豸早期温顺的形象,将狮、虎及豹的某些特性揉入獬豸的形象之中,与原有的被人们赋予的能辨曲直等特性结合在一起。中国人赋予獬豸形象的变化表明
A.社会审美思潮发生变化 | B.人们渴望司法公正、严厉 |
C.古代雕塑技艺不断进步 | D.中央集权政治达到了顶峰 |
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中俄形成了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
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态度 |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