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两段材料皆据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8分)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列举1901年到1920年间体现近代中国“沉沦”的重要历史事件。
(3)简要分析1901年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 |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
| B. |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
| C. |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 D. |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
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 A. | 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
| B. | 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
| C. | 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
| D. | 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
| B. | 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
| C. | 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
| D. | 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 | 郡县制 | B. | 分封制 | C. | 井田制 | D. | 宗法制 |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A. | 重农抑商 | B. | 强调制度与秩序 |
| C. | 厚古薄今 | D. | 重视道德与人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