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 | 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
|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 | 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
|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
|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
|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
上海竹枝词中有云:“清晨相见谷(好)猫迎(晨),好度由途叙阔情。若不从中肆鬼汁(赚钱),如何密四叫先生。”出现这样的表达方式是 ( )。
| A.自然地理决定的 | B.传统文化导致 |
| C.中西交融的结果 | D.外国侵略的体现 |
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朗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 )。
| 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 B.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
| 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
|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 |
下图是191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
| 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
| 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
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 A.媚外心理的使然 | B.工业文明的影响 |
| C.攀比世风的结果 | D.交通运输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