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方面的重大成就是( )
| A.积极扶植乡镇企业,开辟了工业发展的新路 |
| B.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 |
| C.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选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
| D.全面整顿铁路运输,保障国民经济动脉畅通 |
2009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题为《五四运动不是历史的回声》说: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90年前的五四运动,我们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 B.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 C.是激励中华民族腾飞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 A.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 B.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
| 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 D.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
下面是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慈禧)太后抓住美国公使夫人的手抽泣哽咽说进攻使馆是极大的错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在德军驻守区域,商店重新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
1898年,梁启超等上书请废八股,时人闻之,如丧考妣并拟殴上书人。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没有遭到任何反抗……
| A.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 B.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 |
|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 | 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中外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 B.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
| C.西方传教士诬蔑诽谤义和团 | D.外来宗教冲击了小农生产者 |
有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此 “道”是指
| A.大同社会 | B.神权社会 |
| C.资本主义道路 | D.社会主义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