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戴逸的《简明清史》记载: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下列各项不属于江浙农村经济变化的原因是
| A.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 | B.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 |
| C.大批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 | D.当地人口稠密,非农人口增加 |
中世纪的欧洲流行一句谚语:“德国是教皇的乳牛。”该谚语最能说明()
| A.德国是天主教的信仰区 | B.教皇在德国势力相当大 |
| C.德国完全受教皇的控制 | D.教皇对德国的剥削沉重 |
中世纪的欧洲,德国皇帝亨利四世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这反映了
| A.国王需定期到教皇门前祈祷 | B.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
| C.教皇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 | D.王权与教权是统一的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
结论 |
|
| A |
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
西班牙成为世界工业生产中心 |
| B |
清代规定“机户不得逾百张,张纳税当五十金,织造批准造册,给文凭然后敢织” |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 C |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1866年后又经过了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
英国已正式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
| D |
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内乱之原因》中提及:“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 |
孙中山认识到军阀和帝国主义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障碍 |
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列宁时期)……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商店又开始有商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赫鲁晓夫所说的“政策”系指
| A.《土地法令》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新经济政策 | D.统购统销政策 |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欧洲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列宁说的“不同的办法”是
| A.创办劳动解放社 | B.建立苏维埃政权 |
| C.优先发展重工业 | D.实行农业集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