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2006年12月14日电,一个由中国、美国等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遗憾地宣布,经过为期38天的联合寻找,在长江中未发现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濒危物种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6国科学家们指出,长江中的白鳍豚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消失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是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致使白鳍豚消失的。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 A.白鳍豚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
| B.白鳍豚灭绝的根本原因是种群频率改变较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 C.白鳍豚灭绝使人们认识到,某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一个基因库 |
|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
玉米与其他植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单独种植称为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可增产(已知玉米株高大于大豆)。下图是玉米与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玉米吸收CO2的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玉米叶肉细胞中没有还原氢生成 |
| B.光照强度为b,影响两曲线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
| C.光照强度为c,单作时玉米固定CO2的速率为10μmol·m -2·s -1 |
| D.实验表明,超过一定光照强度,间作时玉米能更有效地利用光能增加产量 |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 |
| B.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消失于间期,重现于末期 |
| C.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
| D.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复制时,可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引发AIDS和肺结核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 A.都属于原核生物 | B.都具有生物膜系统 |
| C.都以RNA作为遗传物质 | D.都可引发人体产生细胞免疫 |
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升高,则b、c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 |
| C.若A代表燕麦胚芽鞘a为单侧光,则b、c分别代表生长素在尖端下部横向运输和向光弯曲生长 |
| 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核基因表达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构④具有一层生物膜 |
| B.a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参与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
| C.①中核苷酸的数量是②中核苷酸数量的两倍 |
| D.①②⑤⑥中均含有五碳糖,物质⑥的密码子决定其携带氨基酸的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