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 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l-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l-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l-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l-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试从经济角度找出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
一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矛盾重重。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德矛盾源于普法战争,是欧洲大陆主要矛盾 |
B.俄奥矛盾因争夺巴尔干半岛而激化 |
C.英德矛盾是一战前帝国主义间最主要矛盾 |
D.帝国主义间矛盾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时势造英雄”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纵观人类历史,“英雄”要受制的客观“时势”因素主要有()
①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②生产力发展水平③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④阶级立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不能体现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学以致用”特点的是()
A.勘探石油,发现石油 | B.寻找铀矿,发展核能 |
C.研究和勘测地震 | D.为寻找和开发煤炭提供依据 |
下列科技成就哪些是牛顿取得的()
①二项式定理 ②《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③波动说④《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讲话。下列各项中关于南方谈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谈话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了新的概括 |
B.谈话进一步提出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主张 |
C.谈话认为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经济手段 |
D.谈话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