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是图________;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则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________,图中结构[ ]________起重要作用。([ ]中填标号)
(2)图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3)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名称是________。
(4)对标号4和标号5所示结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 A.生理活动中都产生水 |
| B.前者有片层结构,后者有嵴 |
| C.黑暗条件下,生理活动中都消耗O2 |
| D.前者不产生ATP,后者产生ATP |
(5)细胞进行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下图甲细胞________,图乙细胞________。(填入编号)
①不增殖 ②能继续增殖 ③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④出现染色体结构 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通过杂交可将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也可将不同物种的染色体集中在一起。甲×乙为杂交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子西瓜倍受青睐,结无子西瓜的植株是由父本甲与母本乙杂交得到的,无子西瓜培育的遗传学原理是,能够刺激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的过程是
。
(2)马铃薯品种是杂合体(有一对基因杂合即可称之为杂合体),生产上常用块茎繁殖,现要通过杂交选育黄肉(Yy)、抗病(Tt)的马铃薯新品种,则杂交亲本甲的基因型为,
乙的基因型为。
(3)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Ⅰ矮秆感病有芒(aabbDD)、Ⅱ高秆感病有芒(AAbbDD)、Ⅲ高秆抗病无芒(AABBdd)。请回答:
①为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应选择的杂交亲本甲乙为,获得F1后如让F1自交,则F2中表现为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占
F2总数的,若要获取矮秆抗病无芒纯系新品种,需将F2中矮秆抗病无芒的个体继续,直至。
②如果在①中所述F1基础上尽快获得矮秆抗病无芒新品种,写出后续的育种过程。
下图表示部分激素从分泌到发挥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中,既能够传导兴奋又能够分
泌激素的结构是(具体名称),图中能引起甲结构兴奋的信号是;当③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下降,这是一种调节机制。
(2)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③分泌量增加的同时(填图中数字)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
的新陈代谢;请写出寒冷条件下皮肤立毛肌收缩,起鸡皮疙瘩的反射弧。
(3)④代表的激素是,影响其分泌量的因素是;若胰岛B细胞受损,④分泌减少,会使细胞
对葡萄糖的功能下降而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4)若要通过实验探究丙的功能,可先切除若干只健康的成年雄性小鼠的丙,再随机分成两组,并测量;然后一组注射适当浓度的溶液,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观察、测量和分析。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图22示部分细胞结构和多种蛋白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蛋白参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所以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常用处理组织碎块,使细胞分散开。
(2)B蛋白与物质跨膜
运输有关,如果转运过程需ATP供能,则转运方式称为,若转运过程不消耗ATP,则转运方式为,能量来自于所转运物质形成的势能。
(3)C蛋白只能与特定的分子结合,
结合后使蛋白质的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功能的分子基础。
(4)D蛋白和细胞骨架共同完成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细胞骨架其化学本质是。
(5)E蛋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酶,因其只能催化,所以E蛋白的功能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6)F蛋白的功能是与DNA分子的某一部位结合,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分子
,F蛋白的名称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运用所学知识来鉴定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指导教师为培养同学们的科学实验态度,提供了以下材料用具,并要求同学们先写出此实验的设计方案。
材料用具: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斐林试剂甲、斐林试剂乙、苏丹Ⅲ染液、碘液、试管、量筒、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清水、尿液样品两瓶(其中有一瓶是健康者的尿液,另一瓶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但两瓶均未注明)。
以下是某同学根据老师要求和以上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方案,请你帮他补充其中未完成部分。
实验目的:验证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
实验步骤:
(1)用2支量筒分别从尿液中各取2mL,分别注入2支试管中。
(2)分别向2支试管中注入1mL试剂,使用方法:。
(3)将2支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预测实验现象:。
B.分析实验结果:。
右图是动物某分泌细胞。向细胞内注射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在细胞外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质。请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写图中序号,并在序号后写出该结构的名称) 
(1)最初的时间里被3H标记的亮氨酸会出现在[ ]。
(2)此后放射性物质依次出现在(写标号)。
(3)[ 4 ]的作用是运输蛋白质,可由图中[ ]和[ ]分别通过出芽、突起形成,最终与[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