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制造人工种子的原理是在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的最外面用一层有机膜包裹,并在薄膜以内放入一些营养物质,这层膜和这些营养物质分别具有种皮和胚乳的功能(如右图所示)。在制造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某些农药、肥料、固氮菌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___和___,在这一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的调节。
(2)从保证人工种子正常的生命力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上来看,其外部薄膜应具有____的特点。在人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状体细胞吸收营养液中的物质用于______等。
(3)在人工种子中被包入的菌肥通常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Rag2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成熟的淋巴细胞。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Rag2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在核移植前应去除卵母细胞的_________,此技术属于_________工程范畴。
(2)步骤②中,重组胚胎培养到囊胚期时,可从其__________中分离出ES细胞。培养ES细胞时,为满足细胞代谢的需要,可在培养基中加入的天然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Rag2基因的表达载体。可以根据Rag2基因的______设计引物,利用__________技术扩增Rag2基因片段。用HindIII和PstI限制酶分别在片段两侧进行酶切获得Rag2基因片段。为将该片段直接连接到表达载体,所选择的表达载体上应具有______________酶的酶切位点。
(4)为检测Rag2基因的表达情况,可提取治疗后的小鼠骨髓细胞的______________,用抗Rag2蛋白的抗体进行杂交实验。

(12分)【生物——生物技术实践】
葡萄是“四大水果”之一,不但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还有美容养颜,抗衰老的功效。某兴趣小组对葡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皮中的红色素是常用的食用色素之一。提取红色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萃取液过滤后滤液一般用____________装置进行浓缩。
(2)为了纯化获得葡萄皮上的酵母菌,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关键是________,因此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______。
(3)在添加菌种和溶液时,容器中需留出大约1/3的空间,其目的是________,在发酵后期接种醋酸杆菌改变_______________条件,会产生果醋。
(4)葡萄籽中含有的胶原蛋白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功效。要分离这种胶原蛋白常用 __________技术,影响该技术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___和形状等。

(13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果蝇的眼色有红、褐、白三种表现型,身色有灰、黑两种表现型。已知控制果蝇眼色A (a)与身色B(b)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有人将两只果蝇杂交,获得F1代,共有100 只个体,其表现型为37只灰身褐色眼、19只灰身白眼、18只灰身红眼、13只黑身褐色眼、7只黑身红眼和6只黑身白眼。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控制果蝇的眼色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循_____规律。若上述F1代果蝇随机交配,那么F2的一只雄果蝇体细胞中的_____条染色体来自亲代的雄果蝇。
(2)若该杂交实验所产白眼果蝇被人为去掉,则理论上亲代两只果蝇杂交后代会出现 ______种表现型,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
(3)与该果蝇中a基因的mRNA相比,按蚊的a1基因的mRNA中UGA突变为AGA,其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CUCUAA—”,则按蚊的a1基因比果蝇的a基因多编码______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UAG为终止密码子)。
(4)果蝇体内经常出现染色体多一条的现象,称为三体。野生型果蝇正常眼(EE)经基因突变可形成无眼果蝇(ee),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据此回答问题。
让野生型变异形成的三体正常眼雌果蝇与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无眼雄果蝇杂交,为了确定F1中正常眼雌果蝇的基因型,让其与染色体组成正常的无眼雄果蝇进行测交。根据测交后代果蝇的性状及比例,确定F1正常眼雌果蝇基因型。
①若测交后代中正常眼果蝇与无眼果蝇比例为1:1,说明该果蝇的基因型为Ee或者_____,区分以上两种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
②若测交后代中正常眼果蝇与无眼果蝇比例为______,说明该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

(11分)下图图1为湖泊中某藻类种群增长倍数λ(该种群现在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式图[单位:J/(m2·d)]。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绿头鸭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______法,为了保证调查结果有效性和真实性,这种调查方法需满足的前提条件包括______。

A.两次捕获的间隔时间足够长 B.排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干扰
C.排除迁入和迁出的干扰 D.标志方法及标志物对动物无伤害

(2)图l中种群在7、8月之间呈____增长。其中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层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保留一位小数)。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变的情况下,若草食动物的部分能量直接流入到终极消费者中,则该生态系统对终极消费者的容纳量将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尽管一些生活污水流进了湖泊,但湖水依然清澈如初,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______稳定性。
(5)除了能量流动,该湖泊生态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的功能还有_______。

(12分)科学家对生长在某区域两个不同地段(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沟底和水分条件较差的坡面)的中国酸刺的雌、雄株进行了研究。测得一天中6时至18时的净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由曲线可知,影响沟底与坡面酸刺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在18时影响中国酸刺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
(2)一般情况下,比较曲线1中8时和12时两个时刻,_____时刻暗反应固定的CO2量多,原因是______。
(3)分别对比图中两组曲线___以及_______可知,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对中国酸刺___(填“雄株”或“雌株”)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较大。
(4)从生长状况相同的中国酸刺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提供CO2)中,给予相同强度的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下列曲线。请据此回答:

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3含量_____,随光合作用强度的增强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______,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