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图表:
15世纪末16世纪初,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葡萄牙借助于新航路开辟迅速崛起,成为海上霸主,并占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尼德兰革命后,荷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17世纪以后,荷兰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海上霸主,其海船横行海上,一时间,荷兰被描述成“海上马车”,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很快崛起,并逐渐在与法国的角逐中占据上风,成为18世纪末期的海上最强帝国,史称“日不落帝国”。英国称雄海上100多年而不衰,但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相继落幕,大英帝国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不得不让位于新兴的霸主国家——美国,战后美国遂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
|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这一转变
| 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 |
| B.表明中国对两方价值观念的完全认同 |
| C.体现了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
| D.标志中国经济与西方经济全面接轨 |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 C.美国控制西欧 | D.欧洲共同体 |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
|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 D.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
“和平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秩序应运而生的。60年代末的北欧学者区分了“积极的和平”与“消极的和平”。“消极的和平”,意指战争及战争因素的消除;“积极的和平”,则意指在更为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上,结构性暴力的消除。这里的“消极的和平”是指
| A.美苏核军备竞赛 | B.越南战争 |
| C.冷战 | D.不结盟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