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部分)见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
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
《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下列事件中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文化大革命 |
D.八字调整方针提出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
B.一味发展重工业 |
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
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
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股票分散化的趋势 |
B.少数大股东掌握企业所有权 |
C.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
D.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 B.局部改革斯大林模式 |
C.部分借鉴新经济政策 | D.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