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校第一次联考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试题,历史,9)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
|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
|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
|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
|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
李贽在《藏书》中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该材料表明李贽的基本观点是
|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之制度 | B.主张经世致用 |
| C.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 D.主张工商皆本 |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以下列哪一种叙述回答()
| A.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 B.学习先贤先圣的经验心得 |
| C.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 | D.要勤于温习 |
在电影、电视剧的古装片中,常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奉天承运”的理论依据是
| A.“无为而治” | B.“天人感应” | C.“以法为本” | D.“普施仁政” |
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
| 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有好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 |
|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时一时糊涂 |
|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
| 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 |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
|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