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有关这种经济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典型的代表国家有美国和德国 |
B.这现象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 |
C.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
D.推动近代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建立 |
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成为世界上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英国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
A.《权利法案》的颁布与实施 |
B.“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的影响 |
C.《大宪章》的颁布与实施 |
D.19世纪议会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
古代希腊的“公民”一词来源于“城邦”。亚里士多德说:“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材料表明,“公民”的本质含义为
A.公民是城邦主人 | B.城邦包含了公民 |
C.公民从属于城邦 | D.公民是城邦的人 |
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 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
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 | 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出:“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二、创办人民大学,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这集中反映出建国初期的教育
A.基础相当薄弱 | B.照搬苏联经验 |
C.强调政治导向 | D.发展急于求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