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作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商,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D.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米米奇妙星”“快乐男声”等电视节目分别受到儿童和青少年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主要说明了电视具有
A.艺术鉴赏性 |
B.传播信息作用 |
C.娱乐功能 |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 |
有一作家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主人公内心独白,没有标点,不分段落,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据此,你认为这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A.古典主义 | B.现代主义 | C.现实主义 | D.浪漫主义 |
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为教育战线全面拔乱反正
②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③组织编写新教材
④启动“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均正确 |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C.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