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中国的称谓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
类别 |
称谓举例 |
|
第一类 |
蕴含深意的历代国号 |
夏、商、周、秦、汉…… |
第二类 |
延用不衰的古今名号 |
中华、赤县、东土…… |
第三类 |
域外有关中国的称谓 |
真丹、震丹…… |
此外对中国的称谓还有如:①华夏 ②神州 ③中华民国 ④赛里斯,下列选项中,将这四种称谓按上表分类正确的是
A. ①是第一类、③④是第二类、②是第三类
B. ①是第一类、②③是第二类、④是第三类
C. ③是第一类、①②是第二类、④是第三类
D. ③是第一类、①④是第二类、②是第三类
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即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A.为渡江作战进行战前总动员 | B.执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 |
C.有利于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 D.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
国民政府统治的某个时期,沿海工厂企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西部工厂数增加。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推动了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 B.目的是改变中国近代工业布局 |
C.意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保障了抗日战争所需物品供给 |
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一致性主要是()
A.驱逐帝国主义势力,打倒军阀 | 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私有制 |
C.平均地权,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 D.召集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 |
晚清时期,部分官僚士大夫讲求“实学”,“经世致用”开始表现为“精于机器”“性喜制造”,这反映的思想观念是()
A.工商皆本 | B.师夷长技 |
C.实业救国 | D.立宪改良 |
先秦一位思想家说,“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 B.孔子 |
C.孟子 | D.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