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山东省济南市2009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历史,28) (13分)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 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3分)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2分)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4分)
(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世纪末,上海的《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把“飞船”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近代中国的绘画受到了注重写实的西洋画法的影响
B.当时中国人对西方科技的认识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近代中国的航空事业在西方影响下拉开了序幕
D.近代中国的一些报刊具有时效性足、可看性强的特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后来,中国制造商开始建造火柴厂、面粉厂、纱厂和纺丝厂。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往往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他们不喜欢欧洲的统治,因为这种统治授予外国商业竞争者以特权。但他们也不太喜欢北京反动的帝国朝廷,因为它既不有效地抵抗外国人,也不去了解现代经济的性质和需要。”以下对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叙述的企业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B.从材料中能够看出此类企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当政者以及外国人的双重阻碍
C.材料中的此类企业凭借其技术及管理优势“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D.“这些新的经济领导人”尴尬的处境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恰当的是()

A.官办工商业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和小农经济的存在
D.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上述材料中所称的失败指的是()

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望厦条约》
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标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这种状态()

A.表明只有精耕细作才能发财致富 B.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结果
C.自然经济占主导 D.是由农民日出而作的生活方式决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