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①走进书房,抬头可见墙上挂着的横幅:友古今善士, 甲。②翻阅书卷,书中的人物 乙。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自己,鞭策自己,你将会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③荷笔当锄,你的精神家园将种满稚嫩的庄稼,也许远离丰收的季节,但心里总装着一个秋天。④人生短暂,刻不容缓,走进书房,你将会摆脱平庸,充实心灵。将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甲处,与上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A.读中外奇书 | B.聚天地精华 | C.凝笔墨之香 | D.落笔撼五岳 |
将下列各词填入文中横线乙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熙熙攘攘 | B.纷至沓来 | C.摩肩接踵 | D.应接不暇 |
文中字形或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鞭策 | B.荷(hè)笔当锄 | C.短暂 (zhàn) | D.刻不容缓 |
“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填入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名校,他的教育科研也走在了各个重点学校的前列。下图是哈六中教育科研图标,请分析这个图标的构成要素及象征意义。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北京大学一场有关教育和交流的演讲,为米歇尔新增不少青少年粉丝。不过,这位美国第一夫人可能并未意识到,“出国留学”这个在她演讲中反复出现,并被她称作“能够改变人生”的受教育方式,对于听她演讲的学生受众,尤其是电视机前的亿万中小学生而言,并非唾手可得。在中国,真正“改变”他们的,还是要寄望于上一所好大学。
正如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有关上大学及其背后的教育公平问题,才是教育部长被围追堵截时遭遇最多的问题。其间,不少来自地方教育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教育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也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并不多,而是将更多的笔墨落在教育公平上,比如那句“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就被媒体反复解读为,农家子弟有望真正得到一棵“改变人生”的救命稻草。
当美国第一夫人在她富有外交高度、且不乏政治意味的演讲中关心留学时,或许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大多数中国学生最关心的。(本报记者邱晨辉实习生马露)
下面是《论语》中孔子对“问政”的回答,请仿照下面的例句,补写出相关内容,构成一组排比句。
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③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例句:子贡问政,答以立国的条件,因为他是孔子的学生;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电视节目大获成功,某班同学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下面是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准确鲜明,每空不超过30个字。
甲:这样的节目太好了,有利于提醒人们重视汉字文化传承。提醒人们关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
乙:语文老师也鼓励我们看这个节目,他说①。
丙:但是我看到有些同学会写“魑魅魍魉”,却不会写“三聚氰胺”这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这不有些可悲吗?
丁:是啊,②。
戊:更令我惊讶的是“图们江”这个词,现场成人听写团的准确率是0%,这反映了现实中普遍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汉字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汉字面临新的危机。
己:我认为汉字的演变体现着当下的社会变迁,我们不必杞人忧天,要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