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分别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13~14题。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有()
①地广人稀
②水热资源丰富
③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④劳动力充足
⑤耕地面积广大
A.②④ | B.②③⑤ | C.②⑤ | D.①③⑤ |
甲、乙两区域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土地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次生盐渍化
④湿地遭破坏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④⑤ |
读我国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蒸发量与各作物生育期内平均需水量关系图,回答11~12题。该地水资源最缺乏的月份是()
A.1,2月 | B.4,5月 | C.7,8月 | D.10,11月 |
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该地雨热同期时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夏玉米 | B.春玉米 | C.冬玉米 | D.水稻 |
风力发电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A.需要大面积占用耕地造成土地资源短缺 |
B.减小风力从而影响气候 |
C.危及部分鸟类生存 |
D.产生辐射污染影响生态 |
读海南岛降水与风能分布示意图,完成9题。
下列因素与图示地区风能分布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地势高低 | B.干湿程度 | C.海陆位置 | D.台风与寒潮 |
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 d、e为等温线,g、f为等高线。读图回答5~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定下列数值()
A.a<b<c | B.f>g | C.e<d | D.d<e |
若图中天气系统向北移动,M地将经历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B.转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
C.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
D.转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
图示时刻,下列关于M、P两地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
B.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
C.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 |
D.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 |
导致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因素 | B.海陆位置 | C.地形(盆地) | D.人类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