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措施中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不同农作物对矿质元素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不同,采用“轮种”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养 |
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农作物中有机物可以彻底氧化分解,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充分利用 |
C.应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改良品种,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 |
D.设法提高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效率,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 |
下列关于[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与氧结合形成水分子,释放大量能量 |
B.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成丙酮酸,生成少量[H]同时还有能量释放 |
C.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富含由光能转变而来的化学能 |
D.光反应产生的[H]在暗反应中还原C3同时生成一部分C5 |
下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S1、S2、S3表示所在部位的面积,代表有机物的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1+S3表示玉米在光照强度处于OD间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 |
B.S2+S3表示玉米在光照强度处于OD间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 |
C.S2表示玉米在光照强度处于BD间的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
D.S2-S3表示玉米在光照强度处于OD间的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 |
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面的坐标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6:5 |
B.甲发酵罐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
C.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
D.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大量的氧气可以提高酒精的产量 |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图,下列现象中能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的是()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 |
B.装置1中液滴右移,装置2中液滴左移 |
C.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
D.装置1中液滴不动,装置2中液滴右移 |
对下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
A.图A表示青蛙呼出的CO2量随其生活环境温度不同而变化的情况 |
B.图B表示乳酸菌在代谢过程中CO2产生速率与O2浓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
C.图C表示一片小树林中,一天中C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D.图D表示在大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