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1、2、3、4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
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
C.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 |
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某池塘鱼个体的平均增长量与种群密度关系的是
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
B.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
C.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
D.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
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 |
1920 |
1925 |
1930 |
1935 |
1940 |
1945 |
1950 |
数量(百只) |
130 |
200 |
398 |
990 |
1350 |
1290 |
1190 |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A.1925年~1930年 | B.1930年~1935 |
C.1940年~1945年 | D.1945年~1950年 |
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 |
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源 |
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
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