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九大经济区域和九大都市区。西南经济区域、成渝都市区都是以重庆、成都为中心。
请回答:
(1)战国时期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汉所产蜀锦,遐迩闻名,益州的商贸活动较为兴盛;唐代,成都物产富饶,有“扬一益二”的美誉。请概括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材料 1877年,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支持下,四川机器局于成都东门内下莲池街拱背桥开办。机器局有技术人员和工人数百人,大小厂房一百多间,安装好购进的机器后,在投入生产最初的一年多时间内,自行制造出各种机器二十五台,多种工具和机器零件一万多件,洋枪一百多支,以及一些机械的零部件,共耗费银子七万多两。
(2)依据材料分析机器局创办的背景。
(3)成渝地区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区域,是邓小平、朱德等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请列举出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该地区的三个重大事件。长征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坠,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归。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
材料二 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从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利。……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
——摘编自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现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乾隆皇帝)其于诸藩也,容之如天地,养之如父母,照之如日月,威之如雷霆,饥则哺之,寒则衣之……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旷然更始而不惊,靡然向风而自化。
——清学者李兆洛在《皇朝藩部要略》
材料二古代中国疆域之边有“内边”、“外边”之分。17世纪以来,荷兰侵占台湾,俄罗斯侵入黑龙江流域。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我国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一些边疆省区和沿海地区的外患日益开始提上议事日程。清朝统治者面对边疆防务这种变化的形势,仍沉迷于治理“内边”的传统边疆政策而不思防备外患,致使清前期边疆政策的辉煌很快成明日黄花。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三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
——1957年周恩来关于民族问题的谈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王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中央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边疆防务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形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制度及其意义。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材料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文录》
材料三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材料四“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同意这一论断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文革”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体现了哪些史观?并说明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题组:专题知识归纳:中西民主政治的发展演变
导语: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历程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l)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等等,“因为各国不同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会有所差别。”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
(4)根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有何创新?
(5)总结归纳: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材料一、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材料二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第二种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2)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体现了哪种心态?请用相关内容说明。
材料三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