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矩形线圈位于一随时间t变化的匀强磁场内,磁场方向垂直线圈所在的平面(纸面)向里,如图12-1所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12-1所示.以I表示线圈中的感应电流,以图12-1中线圈上箭头所示方向的电流为正,则以下的I-t图12-2中正确的是
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υ0竖直向上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落回抛出点,速度大小为υ。假设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上升阶段、下降阶段的时间和加速度大小分别为t1、t2和a1、a2,则
A.t1=t2、a1=a2、υ=υ0 | B.t1<t2、a1>a2、υ<υ0 |
C.t1>t2、a1>a2、υ>υ0 | D.t1<t2、a1<a2、υ<υ0 |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棒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套在木棒上的质量为m2的金属环正以加速度a沿木棒加速下滑,此时悬挂木棒的细线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为
A.(m1+m2)g | B.m1g+m2a |
C.(m1-m2)g + m2a | D.(m1+m2)g-m2a |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F的方向与地面成θ角斜向下.则地面对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A.0 | B.μmg | C.Fsinθ | D.μ(mg+Fsinθ) |
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象。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b两车相遇,且运动方向相反 |
B.在时刻t2,a车追上b车,且运动方向相同 |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小 |
下列表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B.亚里士多德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
C.伽利略创造了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的科学研究方法 |
D.笛卡尔首先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