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阻值为16 Ω的均匀电阻丝变成一闭合圆环,
在圆环上取Q为固定点, P为滑键,构成一圆形
滑动变阻器,如图10-6所示,要使Q、P间的电阻
先后为4 Ω和3 Ω,则对应的θ角应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 |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V,2W”的字样,现要描绘这个灯泡的伏安特性图线.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0~5V,内阻约为10kΩ)
B.电流表(0~0.6A,内阻约为0.4Ω)
C.电流表(0~0.3A,内阻约为lΩ)
D.滑动变阻器(1KΩ,0.5A)
E.滑动变阻器(10Ω,2A)
F.学生电源(直流6V),还有电键、导线若干
(1)实验中所用电流表应选用 ,变阻器应选用 (请填序号)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验电路连接完整,使该装置可以更好、更准确地完成实验.
有一个标有“12V,24W”的灯泡,为了测定它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需测定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
A.直流电源15V(内阻可不计) |
B.直流电流表0~0.6A(内阻约0.5Ω) |
C.直流电流表0~3A(内阻约0.1Ω) |
D.直流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
E.直流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F.滑动变阻器10Ω、5A
G.滑动变阻器1kΩ、3A
(1)实验台上已放置开关、导线若干及灯泡,为了完成实验,需要从上述器材中再选用 (用序号字母表示).
(2)在如图1的虚线框内画出最合理的实验原理图.
(3)若测得灯丝电阻R随灯泡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图线如图2所示,由这条曲线可得出:正常发光条件下,灯丝消耗的电功率是 W.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一个阻值约为5Ω的电阻Rx的阻值.
(1)现有电源(4V,内阻可不计)、滑动变阻器(0~50Ω,额定电流2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电表:
A.电流表(0~3A,内阻约0.025Ω)
B.电流表(0~0.6A,内阻约0.125Ω)
C.电压表(0~3V,内阻约3kΩ)
D.电压表(0~15V,内阻约15kΩ)
为减小测量误差,在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选填器材前的字母);实验电路应采用图1中的 (选填“甲”或“乙”).
(2)图2是测量R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请根据在(1)问中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
(3)接通开关,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并记录对应的电流表示数I、电压表示数U.某次电表示数如图3所示,可得该电阻的测量值Rx==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若在(1)问中选用甲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若在(1)问中选用乙电路,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电流表测量值小于流经Rx的电流值
B.电流表测量值大于流经Rx的电流值
C.电压表测量值小于Rx两端的电压值
D.电压表测量值大于Rx两端的电压值.
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一把一端有损伤的直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直径d,用电压表测电压U,测得数据如图所示,请从图中读出
L= cm,
d= mm,
U= V.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如图1为该实验装置图,其中砂桶及砂的总质量为m.
(1)探究时,为了让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近似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应采取的措施和满足的条件有:① ;② ;
(2)该同学保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探究加速度a和小车质量M的关系,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小车加速度a(m/s2) |
1.99 |
1.23 |
1.01 |
0.67 |
0.49 |
小车质量M(kg) |
0.25 |
0.40 |
0.50 |
0.75 |
1.00 |
![]() |
4.00 |
2.50 |
2.00 |
1.33 |
1.00 |
为了直观反映F不变时a与M的关系,请根据上表数据在图2坐标纸中作出图象.
(3)由图象可得F不变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之间的关系是: .
(4)另有一同学在该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3所示的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在纸带上选择13个打点,其中1、3、5、7、9、11、13号打点作为计数点,分别测得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6cm、x5=9.61cm、x6=10.26cm.
则打点计时器打下7号打点时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